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地層下陷介紹

臺灣發生地層下陷之區域大多分布於西南沿海地區,除主要肇因於不當之土地利用外,尤以水資源的使用無法有效管制所致。地下水因為開發容易,取用方便,且供水品質穩定,處理費用低廉,因此常被大量的抽取開發引用。但過度開發的結果,易導致地層下陷,而使得排水不良、海水倒灌、海水入侵、地下水鹽化等問題相繼出現,危害居民及農、漁業環境。每當看到地層下陷區,加高地基的新宅,沉沒的廢棄老屋,浸在水中的先人墓地及家園淹水的淒涼景象,我們不禁衷心的希望,藉由全民的共同認知與努力,一起挽救台灣日漸消失的地平線。
台灣近年來由於經濟蓬勃發展,導致用水需求量急增,在地面水水源供應不足,而地下水使用成本低廉、水質水量穩定的情況下,民眾紛紛大量開鑿水井抽取地下水使用。台灣發生地層下陷的區域多分布於西南沿海地區,這些地區因位於灌溉尾閭加以土壤鹽化,復經農業用水(含魚塭養殖)、工業用水及生活用水等長期超量抽取地下水,致使部分區域發生地層持續下陷的現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