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

大愛新聞_88警世悟_地層下陷易淹水 屏東淤泥難清除


屏東佳冬、林邊,淤泥問題為何難以全面清除?原因就在於當地長期地層下陷的老問題。在屏東,自來水並不普及,加上沿岸漁塭長期超抽地下水,使得屏東地層下陷嚴重,路面比海平面還要低,下陷最深達到三公尺多,將近一層樓高的深度。為了防止海水倒灌或淹水,堤防高度越建越高,因此就像一個碗,當堤防不敵大雨潰堤,水和泥就會淹埋排不出去。學者強調,把容易淹水的地方改為滯洪池,還地於水,順應自然,才是治本之道。

末尾,對於超抽地下水的問題要確實重視,即刻停止對環境的破壞,才能真正地做到如本部落格的標題--無「陷」可能。

大愛新聞_漂浮的未來_荷蘭與海爭地


既然地層下陷已經是無法回復的災難,那不如效法荷蘭來預先做好一些因應之道。

荷蘭長達好幾世紀與海爭地付出的代價。現在有學者預估,這個世紀末荷蘭得面對海平面上升130公分的危機,眼光如果再放遠一點; 2200年,水位可能比目前高出四公尺,工業、農業甚至民生都會遭到重創,所以昨天專題專訪荷蘭首席建築師,概念式解讀未來水上世界的設計理念。

地層下陷實錄-嘉義雲林沿海



圖:因地層下陷而損毀的房舍。

圖:因應地層下陷而墊高的房屋地基。

地層下陷使得房舍毀壞,為了避免淹水之苦,居民必須花費更多的建築成本墊高地基,花費的成本遠高於抽取地下水的利益,因此如何防制地層繼續下陷實為當今之重要議題。

地層下陷實錄-嘉義東石沿海



圖1:浸泡在水中的土地公廟。


圖2:浸泡在水中的先人墳墓。
台灣地層下陷最嚴重地區,集中在西部濱海雲彰一帶,以雲林縣下陷面積達580.7平方公里最為嚴重,嘉義縣經多年治理,下陷明顯趨緩,但土地下陷即無法回復,愛惜水土必須全民一起來。

大愛新聞_縱谷震驚_斷層潛藏危機


越了解我們生存的這塊土地,防患於未然,才能與大地共生息。台灣 複雜的斷層地形,在花蓮玉里鎮,有玉里斷層通過。每年的斷層活動,已經讓當地橋樑的橋墩每年以10公分的速度下陷。同樣受到影響 的還有玉里國小,因為斷層錯動,使得校舍出現大裂縫,被列為全台最危險的小學,幸好已經進行遷校,沒有危及學童安全。

地層下陷實錄-舊橋與新橋

這是地層下陷的實錄,筆者拜訪地層下陷嚴重的嘉義東石一帶,經過一處橋樑時發現舊橋面與新橋面的差距十分大,這正是地層下陷的證明。如果不繼續正視此一議題,舊橋面有朝一日將沒入水中。

[關懷生態環境]鰲鼓濕地

鰲鼓濕地位於嘉義縣東石鄉鰲鼓村西方,北臨北港溪,南面六腳鄉大排水溝,西至台灣海峽,東以台17公路為界。面積廣達1500公頃左右,是隸屬於台糖公司的海埔新生地,是國內目前面積最大的溼地生態。

由上方照片可看出兩個地方的水平面有不小的落差,若高水位者溢出則低水位之處勢必形成水患,此區又位於嚴重地層下陷之處的嘉義東石鄉附近,如何防制地層下陷也是如今生態保育的一個重要議題。

2009.7.26地層下陷防治樂活單車逍遙遊~早安嘉義



7月26日星期日,「地層下陷防治樂活單車逍遙遊~早安嘉義」於早上8:00準時於嘉義蒜頭糖廠舉行開幕典禮,吸引眾多車友參加。

嘉義縣長陳明文也蒞臨會場,與各位重視地層下陷議題的車友們一起合影留念。

[關懷水文環境]台灣主要河川-烏溪(大肚溪)

這是個人返回台中時,隨手拍下的烏溪(大肚溪)照片。

烏溪是台中縣與彰化縣的界河,全長119.13公里,居台灣第六。流域遍佈中彰投三地,治水計畫仍以興築堤防為主。烏溪之支流頗多,各河谷寬窄不同,因此會流之後會有滯水之情形,導致平地區域分歧亂流,難以自然形成主槽。

[關懷水文環境]台灣第一長河-濁水溪

這是返回台中時,車經中沙大橋時隨手向窗外拍下的濁水溪照片。

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川,是彰化縣與雲林縣的界河,由日本人所命名,因其溪水夾帶大量泥沙,長年混濁,因而得名。與其他河川最顯著的不同之處是:濁水溪的兩岸十分寬闊,曾讓經過的船隻誤認為台灣分為兩個島,中山高速公路橫跨濁水溪的中沙大橋全長2345公尺即可見一斑。

濁水溪之水文類似一般台灣常見之「荒溪型」河川,若無颱風帶來雨量,則如上圖中所見缺乏水量,並無航運之利。而濁水溪的治理方法,是傳統的「在兩側建築堤防」以阻止洪水的氾濫。

[2009.3.28自由時報]地層下陷嚴重 雲林縣首見陸沈封路

地層下陷的問題已經威脅到我們的生命財產安全了,若再不有效防制,後果只怕會愈來愈嚴重。

以下新聞取材自2009年3月28日自由時報:

「雲林縣出現第一條因陸地下沈而封閉的產業道路,屬於下湖口濕地的該條道路係漁民作業經常往來的通道,二十年前颱風過後,浮出水面的次數日益減少,鄉公所憂心如果國土復育計畫未能貫徹,屆時可能會有更多的濱海道路被迫封閉。

根據水利署調查,民國六十多年起,台灣沿海地區因養殖業興盛,漁民抽取地下水與海水混合後養殖鰻魚、烏魚等,造成地層下陷嚴重,最新的調查顯示,沿海地區下陷高達三公尺、幾乎是一層樓的高度。

當地居民吳文昌表示,下湖口濕地過去是一片綠意盎然的農田,民國七十八年颱風過後,大片積水無法消退,形成目前所見的濕地,濕地中有條寬約一點五公尺的產業道路,是漁民作業往返必經之途,鄉公所還曾鋪上柏油墊高。

初期偶有漲潮淹沒道路,鄉公所在入口設立一個告示牌提醒駕駛人留意水位,之後路面積水時間、次數日益增加,慢慢變成道路大半天都在水面下。由於水位已經漫過路面,鄉公所為了防範入夜後外來釣客不明就裡往濕地行駛而拋錨,日前施工築起了矮牆以防萬一,該條產業道路也成為雲林縣第一條因陸沈而封閉的道路。 」

若再不努力防制地層下陷的問題,將來會有更多的農田與道路沈入水中,人們能生活與利用的空間將會愈來愈狹窄。

大愛新聞_威尼斯的眼淚


「威尼斯、一個全球知名旅遊景點,也是一個在與大自然抗衡下、漸漸在下沉的城市。今天威尼斯的眼淚系列報導,帶您探討造成威尼斯陸地不斷下沉的原因。這個數據先提供給您,水都威尼斯在最近的一百年內已往下沉了28公分,主要包括全球暖化導致的海平面上升了11公分;以及長期超抽地下水導致地層下陷17公分,加起來28公分。」

請收看完這一段影片後,再來做以下的探討:

1.威尼斯在哪裡?有什麼特色?
2.造成威尼斯陸地不斷下沉的原因是什麼?
3.當地政府用什麼方法防制地層下陷?

「騎尋無陷桃花源!!-早安嘉義」單車活動

歡迎各位關心地層下陷議題的朋友們,一起來參加7月26日(星期日)騎尋無陷桃花源-早安嘉義~彰雲嘉樂活單車逍遙遊活動!
淹水的家園、泡水的祖墳、下陷的房舍… 這些畫面在台灣西南沿海地區隨處可見 也是當地居民心中的痛 嘉義地區下陷範圍早期分佈於東石、布袋、朴子、義竹一帶 近年來下陷跡象雖已逐漸趨緩,但東石、布袋等地區仍屬於嚴重地層下陷地區 為了喚醒民眾對於家鄉環境的關切 經濟部水利署本年度特辦理單車逍遙遊活動 行程中除可見識到下陷景觀外 也包括漁村風光、田園聚落、古早建築、濕地風情…等在地景緻 歡迎民眾共襄盛舉,做一個愛護家鄉、關懷土地的實踐家 活動當天備有精美禮品提供抽獎。 另為鼓勵全國民眾齊心響應地層下陷防治觀念之宣導 特於活動網站(http://www.water.tku.edu.tw/sub91/2009action/)舉辦部落格串聯貼紙抽獎活動,凡是串聯者,將有機會獲得8GB公仔隨身碟乙個,歡迎與我們一起加入珍愛國土的行列!

壹、辦理單位
一、主辦單位:經濟部水利署。
二、執行單位:淡江大學水資源管理與政策研究中心、H2O單車俱樂部。
三、協辦單位:台糖蒜頭糖廠、東石鄉公所、東石鄉自然生態展示館、七點單車店、七淘單車店、經緯單車休閒館、安輪單車店、宏裕休閒單車店、義昌單車店、佳德單車店、鴻達單車店、嘉義單車店、玉川單車店、吉米單車店、源記工作室、華藝自行車行、金寶寶自行車店、慶興腳踏車店、松錳租車、長發單車店、圓點單車館、貝塔單車休閒館、采快單車店、MR.BIKE單車店、日勝單車店、嘉義自行車諮詢服務網「http://www.bikeh2o.tw/」。
貳、活動說明

一、活動網站:
http://www.water.tku.edu.tw/sub91/2009action/
二、活動時間:7月26日(星期日) 三、召集對象:歡迎各界民眾參與此項關心台灣環境保護及國土復育議題之有意義活動,本次預計召集200位民眾,額滿為止。
三、活動地點: 本活動分為2處集合點,分別為嘉義公園(上午6:20前報到)與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上午8:00前報到),並統一於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會師集結出發。
(一)集合地點1:嘉羲公園中山路廣場。
(二)集合地點2: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
(三)活動路線:嘉義公園(集合地點1)-中山路-嘉義市政府-嘉義火車站-新民路-博愛路橋-大統路-高鐵大道-高鐵嘉義站-蒜頭糖廠(集合地點2)-嘉義縣朴子溪自行車道-灣仔埔村-港口宮-副瀨村-鰲鼓濕地-東石鄉自然生態展示館
06:20 集合點1 嘉義公園
08:00 集合點2暨開幕 蒜頭糖廠
11:00~11:30 閉幕 東石鄉自然生態展示館
(四)本次活動主要走訪地層下陷區特殊景觀,如房屋高矮不齊的下陷村落、經海水鹽化的瘠土、經年累月形成之濕地生態及政府相關防治措施與建設,同時,穿插在地特色,如田園聚落、漁村風光、人文歷史及觀光景點,並安排導覽解說及補給休憩。
(五)本次活動終點為東石鄉自然生態展示館,請車友斟酌自身體力負荷,選擇適當出發點。同時,參加者需於上午11點前抵達活動終點進行閉幕暨摸彩活動。活動結束後,可自由於原地活動遊憩,或稍後隨車隊騎回原上午開幕地點(蒜頭糖廠)。

四、活動議程
~0620 報到點1-嘉義公園集合
0620~0630 注意事項說明、暖身操帶動
0630~0640 集結出發
0640~0800 報到點2-蒜頭糖廠會師集結
0800~0810 開幕表演
0810~0825 貴賓致詞
0825~0830 集結出發&活動說明
0830~1100 下陷地區單車巡禮
1100~1130 閉幕及摸彩

五、報名方式:
(一)即日起至7月17日(星期五)止,請自行逕洽嘉義地區鐵馬群聚單車店完成報名作業(包括填妥報名表並繳交報名費),200人數報名額滿為止。(車店聯絡資訊詳如附件3) (註:如額滿則提前截止報名,其餘欲參加者,歡迎活動當天一同騎乘參與,僅提供水與活動護照,但不享有相關福利與保險。)
(二)本次活動酌收100元報名費用,並提供餐盒、礦泉水、活動證書、精美紀念衫及摸彩券。

六、其他事項
(一)本活動如有未盡事宜得由主辦單位隨時修正並公布於活動網站。
(二)與會騎士請務必全程戴妥安全帽及其他穿戴安全保護,以確保自身安全;並請隨身攜帶健保卡、身份證明文件、個人藥品、雨衣及防曬用品。
(三)參與本次活動之所有人員,由主辦單位投保意外險,惟因個人因素之突發狀況,大會不予負責。參加人員應審慎評估自身健康狀況,途中身體不適時即應停止,並通知協助救護。
(四)活動行進中請所有參與騎士依照工作人員指示行進,並跟隨於前導車輛及墊後車隊間。
(五)本次活動分隊方式,以車隊或車店為一小隊,隨隊配置一名領隊,同時主辦單位備有支援及補給車。
(六)活動前如遇重大不可抗力之事故,主辦單位有權更改舉辦日期,並另行公布活動日期。
(七)台糖蒜頭糖廠蔗埕文化園區內內設有單車出租店,如欲租借者敬請電洽查詢。(松錳租車:0932-681-936)
 參、活動洽詢 (活動當天聯絡人:洪佩妤 手機:0933-280-063) 嘉義地區自行車諮詢服務網
電話:05-278-1686 手機:0933-278-101
傳真:05-278-0686
網址:http://www.bikeh2o.tw/

e-mail:mailto:e-mailh2o.bike@msa.hinet.net

關心我們周遭的環境-河川整治篇

這是上週六個人返回台中市,經過朝馬轉運站附近的河流時,順手拍下來的,其實這也就是台灣常見整治河川的典型方法。

大家都瞭解,台灣的河川多半屬於這種「荒溪型」河川,平常天氣晴朗時,河川乾涸可見底,這幾天滯留封面籠罩,氣候陰雨綿綿,因此水勢會比平日來得大。

台灣常見的市區河川整治,是用「水泥」來建造河道與兩側河堤,滾滾洪流經由河道迅速地流進海裡,使得原本已不利於儲存水資源的河流更失去了與地下水層「交流」的機會,河道就像一條「大排水溝」,再加上污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河川總是長時間散發著一股異味,使得人們多數對其敬而遠之。

因為這樣的整治法,地下水失去了「補充」的機會,若再加上超抽地下水,當然就會是造成地層下陷的「元兇」之一。

大愛新聞-漂浮的未來


「比利時的留學生周柏儀,希望借鏡荷、比,找出地下水和防洪抗災的微妙關聯,他的心願是未來他的家鄉屏東,能揮別地層下陷及淹水之苦....」

看完這一段影片後,再來做以下的探討:

1.為什麼借鏡的國家是荷蘭比利時而不是其他國家?

2.這兩國有什麼值得我國借鏡之處?

地層下陷介紹

臺灣發生地層下陷之區域大多分布於西南沿海地區,除主要肇因於不當之土地利用外,尤以水資源的使用無法有效管制所致。地下水因為開發容易,取用方便,且供水品質穩定,處理費用低廉,因此常被大量的抽取開發引用。但過度開發的結果,易導致地層下陷,而使得排水不良、海水倒灌、海水入侵、地下水鹽化等問題相繼出現,危害居民及農、漁業環境。每當看到地層下陷區,加高地基的新宅,沉沒的廢棄老屋,浸在水中的先人墓地及家園淹水的淒涼景象,我們不禁衷心的希望,藉由全民的共同認知與努力,一起挽救台灣日漸消失的地平線。
台灣近年來由於經濟蓬勃發展,導致用水需求量急增,在地面水水源供應不足,而地下水使用成本低廉、水質水量穩定的情況下,民眾紛紛大量開鑿水井抽取地下水使用。台灣發生地層下陷的區域多分布於西南沿海地區,這些地區因位於灌溉尾閭加以土壤鹽化,復經農業用水(含魚塭養殖)、工業用水及生活用水等長期超量抽取地下水,致使部分區域發生地層持續下陷的現象。